中中農業

行業新聞
  • 中央組織部從代中央管理黨費中劃撥2000萬元用于支持河南省防汛救災

      近日,中央組織部從代中央管理黨費中給河南省劃撥專項資金2000萬元,用于支持防汛救災工作。  中央組織部要求,河南等受災地區的各級組織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主動擔當、沖鋒在前,號召和帶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全力做好防汛救災、災后重建等各項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中央組織部強調,這筆黨費要及時撥付給基層,做到專款專用,主要用于慰問奮戰在防汛救災第一線的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慰問因受災嚴重而遇到生活困難的黨員、群眾。

  • 多部門部署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就業協作幫扶專項活動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工作。  《通知》明確,按照東西部協作結對關系、省內協作結對關系、援藏援疆結對關系,幫扶省份組織服務團隊,點對點為特大型安置區提供就業幫扶。著力提升服務能力,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為特大型安置區開展公共就業服務業務培訓。著力推動外出務工,建立崗位供給清單和安置區勞動力外出務工需求清單,廣泛動員各類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

  • 世界遺產大會召開:讓文化遺產服務于鄉村振興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于近日在福州開幕。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項重要機制性活動,具有特殊意義。世界遺產是地球自然生態與人類文明多樣性的杰出載體,也是促進世界各國人民之間、歷史與現代之間、城鄉之間相互了解、交流與借鑒的重要元素。世界遺產應為鄉村文化振興服務,以更好地起到保護世界遺產、傳承人類文明、促進世界和平的作用。  世界遺產服務于鄉村文化振興,有法律依據。《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文化振興要拓展鄉村文化服務渠道,傳承發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大農業文化遺產和

  •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揭牌成立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19日在重慶大足區拾萬鎮揭牌。作為雜交水稻研發、作物育種與新品種試驗示范的綜合研發平臺,該中心計劃5年選育8個左右優質品種,在重慶及周邊適宜地區推廣。  據了解,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設置在重慶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大足區人民政府、湖南袁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將集聚多學科專家團隊,依托大足土地氣候資源稟賦優越、發展糧油基礎好等優勢,致力于航天育種、雜交水稻的組合選育、新品種試驗示范和超級雜交稻高產栽培等

  • 國家發改委: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效 6項主要指標提前完成

      7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7月份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金賢東介紹有關情況。  金賢東表示,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開展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實施第三方中期評估,全面客觀評價實施成效,總結經驗做法,發現分析問題,提出高質量推進《規劃》實施的建議。  總的來看,《規劃》實施3年來,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效。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看,總體符合預期。《規劃》提出的22項主要指標,有6項提前完成,11項達到2020年階段性目標。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

  • 兩個乳業農業行業標準通過審定

      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業創新團隊、農業農村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農業農村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共同制定的農業行業標準《生牛乳質量安全生產控制技術規范》及《生牛乳質量分級》順利通過中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的專家審定。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對加強乳品生產全程管控,建立健全養殖等全過程乳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為了配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生乳》,《生牛乳質量安全生產控制

  • 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熱議低碳轉型、綠色發展—— 實現碳中和要加快技術攻關

      在13日舉行的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閉幕式上,10個綠色項目集中簽約,協議金額達550億元。短短3天時間里,國內外各界人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就“低碳轉型 綠色發展——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唐登杰表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在“十四五”時期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對我國而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是一場硬仗。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關鍵是

  • 聯合國報告:2020年全球約十分之一人口食物不足

      2020年,全球大約每10個人里就有1人面臨食物不足的困境。多家聯合國機構12日共同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約9.9%的人食物不足,比2019年上升1.5%。  這份題為《2021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的報告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聯合國發布的第一份此類全球評估報告。  報告說,202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食物不足人群集中在亞洲,三分之一以上位于非洲,還有一小部分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區域。中度或嚴重糧食不安全發生率在過

  • 提升快遞能力 釋放消費潛力

      快遞業務量的迅猛增長,展現了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我們期待著快遞業成為促進消費、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生力軍,進一步助力完整內需體系的培育。  破500億件!國家郵政局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2021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500億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今年以來,快遞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業務量突破500億件僅用時6個月,比2020年提前約兩個月。體量更大、速度更快,中國快遞業勢頭猛、勁頭足。  作為產銷兩端的連接者,快遞業務量的迅猛增長,展現了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日均服務約6億人次、“618”期間最高日處理量超4億

  • 小暑已到,三伏天還會遠嗎?解暑圣地就在中中農業園!

    昨日,我們迎來小暑節氣伴隨著持續來襲的高溫天氣愈加頻繁的雷電、降雨盛夏已然啟幕,酷暑近在眼前“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小暑的到來表示“三伏天”即將開始隨著雨水的增多,溫度的升高撲面而來的是熱度與濕氣交織的夏日悶熱感、潮濕感“暑”有炎熱的意思“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即將進入三伏天高溫天氣來了!看!鴨子們已經熱得組隊去游泳啦~小暑過后農作物進入茁壯成長階段人們搶收小麥和早稻、搶插晚稻夏天“熱在三伏”“伏”有伏藏的意思,須避暑氣民間會多吃一些消暑食品安然度過伏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是

  • 農產品合格率連續六年97%以上

      日前,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連續六年保持在97%以上,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同時,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在部分地區、部分品種上依然存在。農業農村部將實施三年行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農業農村部要求,在工作推進上,重點把握好“五個環節”:控源頭,加強農獸藥管理;抓生產,規范農獸藥使用;盯上市,推進準出準入銜接;強執法,嚴懲重處禁用藥物使用行為;建制度,標本兼治構建長效機制。壓實生產主體、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三個責任”,把治理成果固定下來。  據

  • 為貫徹實施中醫藥法“把脈開方” ——解讀全國人大常委會中醫藥法執法檢查報告

      前不久,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執法檢查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對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動中醫藥法深入貫徹實施,切實把中醫藥這一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今年4月至5月中旬,全國人大常委會

  • 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發展效果顯著 津城百姓“米袋子”足“菜籃子”豐

      目前,津郊170余萬畝小麥已全部收割完畢,比上年增加13萬畝,增長8.28%。時下正是夏玉米播種的季節,機播夏玉米已達到180余萬畝。  記者從本市農業部門獲悉,“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基本保障型蔬菜生產功能區劃定,建成高標準農田370.1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持在200萬噸以上,肉蛋蔬菜等“菜籃子”產品自給率在全國大城市中保持較高水平。  近年來,本市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發展效果顯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市政府與農業農村部簽訂的共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京津冀農業協同發展戰

  • 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 端穩“飯碗田”

      6月25日是第31個全國“土地日”,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接受總臺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將繼續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自然資源部表示,今年將圍繞新一輪規劃確定的全國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運用衛星遙感影像等信息技術手段,結合實地巡查等方式,每半年開展一次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動態監測監管。監測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上“非農化”“非糧化”情況,形成耕地嚴保嚴管的工作格局。  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司長 劉明松:根據現在基本農田的格局

  • 村民“攥指成拳” 窮山產業興旺

      筆直的進村道路、嶄新的樓房,村中還擁有水廠、酒廠、腐竹廠、種養基地、文化長廊、鄉村公園……這是6月18日記者走進藤縣太平鎮陳垌村看到的景象,這里遍布希望的田園,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年都愿意留在家鄉發展,還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打卡地。  “過去,由于這里太偏僻,被當地人稱為山旮旯。”陳垌村村干韋燦基說,該村坐落在藤縣太平鎮東面,從前村道彎多且狹窄,無支柱產業,村民所住大部分是陳舊的土瓦房,是典型的經濟“空殼村”。  昔日無人問津的窮山村,為何能搖身一變,成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

  • 維護市場秩序強措施 保護品種創新添利器 ——《水稻品種真實性鑒定 SNP標記法》等3項標準通過審定

      6月20日,受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委托,全國農技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農業行業標準審定會,《水稻品種真實性鑒定 SNP標記法》《玉米品種真實性鑒定 SNP標記法》《小麥品種真實性鑒定 SNP標記法》3項標準通過審定。打好種業翻身仗市場凈化行動喜傳捷報,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品種創新增添了新的利器。  標準審定會由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研究員任組長,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科研、教學單位以及種子管理、檢驗測試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行業權威人士組成專家組。在聽取標準起草單位、組織驗證單位情況匯報,

  • 高標準農田氣象保障工程建設研討會在京召開

      日前,高標準農田氣象保障工程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出席會議,并圍繞氣象服務如何助力高標準農田發展提出了建議。會議還邀請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司、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減災司、法規司、國家氣象中心、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河南氣象局、黑龍江氣象局、黑龍江農科院、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各方代表進行研討。      趙春江院士表示,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仍存在個別地區落實不到位、指標體系待完善等問題,氣象部門應該加強整體布局。他認為,氣象對農業服務的關鍵核心是以數據獲取氣象信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公布 沙縣小吃、柳州螺螄粉上榜

      日前,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沙縣小吃、柳州螺螄粉、遼西太平鼓、松桃苗繡、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等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非遺項目列入了名錄予以保護。  據了解,此次國務院共公布項目325項,涉及到465個申報地區或單位。其中,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85項,前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擴展項目名錄140項。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王曉峰介紹說,此次公布的非遺項目名錄,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關注少數民族非遺項目。滿族新城戲、蒙古族皮藝、藏棋、維吾爾族曲棍球、

  • 中西部省份接連降落戶門檻 除增加人口還有這些原因

      湖北、安徽、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接連降低落戶門檻,以應對少子化、老齡化問題,增加人口總量,改善人口結構。  湖北省發改委近日印發《2021年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指出要深度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取消除武漢市外全省其他地區落戶限制,進一步降低武漢市落戶門檻,實行省內戶口遷移一地辦結機制。  人口專家指出,各地不僅要靠人口總量的數量優勢來支撐,更重要的是,要靠人口素質的質量優勢來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  湖北及時調整落戶政策  為了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共有8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尾页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6639039033
暂无内容
還可輸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云網服務 | 管理登录
下载丝瓜app视频-下载丝瓜视频-香蕉视频app污下载安卓破解丝瓜-香蕉丝瓜草莓视频污版